基础部
   
 
省教育考试院解读江苏首部《高考说明》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6-04-11   浏览次数:53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权威解读江苏首部《高考说明》
     本月中旬,江苏首部《高考说明》将和全省49万多名高考考生见面。在这部说明即将面世之前,本报记者采访了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请他为广大考生和家长详细解读这份倍受关注的《高考说明》。
考试说明是政府文件
     这位负责人指出,每年高考试卷题型、范围各是什么,难易题所占百分比各是多少,教育部都会发布一份《考试说明》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的解答。从2004年起,教育部授权11个省开始实施高考试卷自主命题,到今年为止全国共有16个左右的省自主命题。为了适应各省自主命题的需求,给各省自主命题留下空间,不给各省自主命题设下太多的限制,教育部考试大纲也开始变化,内容由“细”变“粗”,名称也开始改名为《考试大纲》。江苏在2004年成为首批自主命题省份后,命题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不因为实施自主命题,考试内容“大变”让学生摸不到头脑,给中学教学带来不利影响,两年来的江苏高考自主命题一直遵循“平稳过渡、学习为主”的方针,考试内容和形式一直和全国统一命题相衔接。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指出:“考试说明是教育部考试大纲的补充,是政府向社会发布考试信息的权威文件,是避免考生因为信息不对等而影响高考公平、公正的有效手段!”针对目前社会上各种猜题行为,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指出,考试说明是目前江苏高考最权威的文件,社会猜题行为不足为信。
2008年命题思想将部分体现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2008年高考在即,2008年高考方案也倍受关注,此次发布的考试说明的指导思想与2008年高考命题思想有着平稳地衔接。2008年高考命题的部分思想将在今年和明年的高考中有所体现。此次专家们在编写高考说明时遵循了“三个一定”原则:有一定的区分度,有一定覆盖度,有一定的时代感。高考毕竟是选拔性考试,命题时必然“有一定的区分度”;为了对中学阶段按纲学习、按纲施教的师生的尊重,避免应试教育的出现,“有一定的覆盖度”也是必然;学生不能死读书,要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情,要融入江苏融入现代生活,要能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有一定的时代感”。
历经两次审读方才面世
 
     即将面世的考试说明包含了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学、生物等9门考试科目,每科考试说明由“命题思想、考试内容及要求、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典型题示例”等四个部分组成。考试说明在正式面世之前,经历了两次审读,考试说明第一稿刚刚完成时,省教育考试院就邀请了省、市、县三级教研室以及中学教师和校长参加审读会,根据他们审读后的意见对考试说明进行了修改;其后又邀请了高校的专家和教授参加第二次审读会,最后根据两次审读会的结果对考试说明进行了最终定稿。
今年江苏高考说明面世 语文地理变化大
 
   备受关注的我省2006年高考考试说明今天上午正式面世,记者上午独家采访到相关专家,对考试说明的基本精神以及变化最大的语文和地理学科进行解读。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考试说明》是作为对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2006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补充说明,同时也是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的主要命题依据,由省教育考试院组织有关专家编写,旨在贯彻“公正、公平”原则,指导和规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这也是我省首次组织编写对《考试大纲》的补充说明,每门学科的编写者都有3名包括高校专家、教研人员及一线中学老师,审核者也有3名,最后再由高校专家进行认定。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考试说明》与原大纲相比,在命题指导思想上有一定的创新和突破,在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的同时,强调了要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和推进新课程改革,围绕这两点,在命题的方向及考试范围上都做了相应的调整,比如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知识点,更强调能力与运用等。上午,记者就2006年我省高考《考试说明》变化最大的两科语文及地理采访了相关权威专家,对《考试说明》加以解读。
  语文突出四大变化
  一位语文方面高考权威专家分析认为,补充的《考试说明》的定位是对原《考试大纲》的差异性补充。与原大纲相比有所创新有所探索和突破,内容形式上有接近10%―15%的创新度,体现向2008年高考平稳过渡。从补充《考试说明》看,与原大纲相比突出4大变化。一是对原大纲做了整合,眉目更清楚,结构更合理。二是对全国考试大纲做了减法:标点不考;一些死记硬背的作家作品常识不考;原有的俗语回归到成语;修辞手法从8种减为6种,删去了设问、反问;文言虚词从18个减少到10个。这对考生而言降低了要求,有利于考生的复习朝素养和能力上迁移。三是强调语言积累和表达,如名句分数加大,从4、5分增为6分。主观题增多,翻译由8分变为9分,大阅读的最后一题由客观变为主观,分数也由4分变为6分。四,变化最大的是体现了课改方向。最突出的表现是现代文阅读,由原来的“能够阅读社科论文、自然科学论文和文学作品”变为“能阅读一般的论述类、实用类文本和文学作品”,这样阅读范围增加,比如论述类包括杂文、评论、论文,而实用类包括新闻、通讯、科技说明文和常用应用文,这样一来就为课改后选修模块的加入预留了空间。虽然今年高考未必会考,但这体现了方向。
  地理突出创新特点
  地理学科权威专家、南京金陵中学校长丁强分析说,补充《考试说明》与原大纲相比体现了创新的特点,这变化能促进地理高考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有利于减轻学生高考地理复习过重的负担。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在能力要求中,增加了学科整体要求的概述,这要求突出对学生地理素养的要求,侧重“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既符合大纲前言中“一般不要求单纯记忆”的精神,又有利于扭转文科考生死记硬背现象。在原来的能力要求中由“描述概括理解各种事物”改为“理解分析和阐释各种事物”,增加了“能初步运用有关的知识和方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探究地理问题”,这体现了“融会贯通”思想,符合课改精神,有助于和2008年新高考接轨。二是考试内容的变化幅度最大,既有结构的变化也有内容的变化,结构变化体现在,原大纲分为4个部分,现在减为2部分,删去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内容进行了整合,这意味着删去了一些内容陈旧、与生活联系不紧密、过分强调记忆甚至与地理学科关系不大的部分内容,这将近有40个知识点,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征,删除的大部分是区域地理的内容,强化了区域地理的载体功能。侧重培养学生理解、灵活运用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能力,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也使学生高考地理复习中受初中地理的牵制减少,复习的灵活性和系统性增强,扭转了当前复习地理内容过细的局限,有利于向2008年考纲过渡。因为新课改后,各地教材版本不一,如果还像过去那样,难免不出现继续使用人教版教材的现象。当然这种整合也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但如果教师能力得不到提高,更谈不上学生能力的提升。
 
    权威名师评说各科考试说明
 
    继昨天的语文和地理两科考试说明解读后,本报又约请了省内各学科权威名师对其他7门学科进行解读,分析考试说明透露出的命题信息和变化趋势,同时为考生的复习提供思路。
  英语 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南京外国语学校吴伯兰
  解读:2006年江苏卷有适当变化。用对话填空题型代替短文改错题,并提高了对考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具体从各科来看:听力:今年的语速为每分钟140-160个单词,比去年有所加快。单项填空:语法词汇类单项题强调语法和词汇知识在特定情景中的应用,情景理解和语言运用的味道浓厚,纯语法规则的试题减少,考查英语能力、理解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的试题增加;知识覆盖面广,同时突出语境,注重对学生综合知识的考查。完形填空:阅读量有所增加,生词量增大,长句增多,句式灵活,结构复杂;单纯语法考查减少,上下文联系考查力度加大;以同义词、相似词为典型的迷惑选项增多;情景理解和语言运用的味道浓厚。阅读理解:生词量比往年有所增加,篇幅加长;具有题量大、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的特点。对话填空:这是今年的新题型,注重语言在交际中的运用,注重句意、结构、语境,同时还要求学生熟悉大纲词汇并注意所填词的适当形式。书面表达:大纲提高了对考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选材将会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复习建议:听力题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有策略地去听,“有目的”就是指针对具体的题型来练习;“有计划”就是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攻克一个题型的周期;“有选择”首先要量体裁衣,接着再逐渐挑战自己;“有策略”是比较重要的环节,要学会泛听和精听的结合。会考到细节题的短文要精听,考主题的文章就泛听。单项填空要多复习历年试卷。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要注意限时训练。对话填空,在距高考只有两月的时间里有计划地识记高考词汇表或人教版高中五本教材中的单词词组,记的过程中注意词性、词形变化及固定搭配;书面表达要仔细审题,确保时态正确,要点完整,同时注意中英文之间的行文差异,可以尝试多样化的表达方式,比如倒装句式的运用、动词非谓语形式的运用、从句的运用以及过渡词的运用等等。
  无锡市教研中心 马岳年
    解读:首先看“对话首字母缺词填空”,它要求考生在了解一段对话的基础上根据首字母拼写出这个单词的适当形式,既考对话理解又考单词拼写。这一题型虽然要求较高,但与原来的短文改错相比并不一定意味着加大难度,因为后者一直是考生容易失分的题型。再看书面表达要求的变化:根据提示,考生用120个左右的英语单词来描述一件事,以满足试题要求,不一定比用100个左右的英语单词来描述困难,从某种意义上讲,也许反而容易一些。而且,这样做增加了考生想像和发挥的空间,更有利于表现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那么此次题型改变对我省中学英语教学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首先,对词汇教学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次,对提高学生说的能力会有间接的促进作用,因为对话一般都是口语体裁,往往是围绕一个话题展开的,其中不乏体现语言功能的词汇、习惯表达和有关句型。这与目前我省实施的口语测试遥相呼应,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对“说”的考测。再次是有利于增加“主观试题”的权重――提高了动笔写的要求,比之于勾勾画画的客观题来说更有利于英语学习。最后,如果“几年一小变”(今年是江苏自主命题的第三年)成为一个不成文的“潜规律”的话,这对纠正过度的应试教学现象也会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复习建议:1、进一步加强词汇拼写训练,尤其是考纲中的2000个英语单词,要求考生掌握而不只是理解识记;2、把前几年高考题型及其模拟试题中的“单句单词拼写”题整理后用作训练材料,当然要选“首字母”那一类型的;3、把前几年高考题型及其模拟试题中的“补全对话”题整理后,并模仿江苏新题型,挖空某些词汇,留下首字母,作训练材料使用;4、训练时提醒学生关注对话的特点:口语、话题和功能;5、进行书面表达训练时提醒学生注意词数要求的变化,充分利用篇幅的增加来施展自己的作文才华。
  数学 江苏省泰州中学特级教师 蒋建华
  解读变化:我省数学考纲的主要特点与变化如下:一:命题指导思想更清晰化。可以概括为1、“突出”(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2、“强调”(强调能力立意,重视对数学能力的考查);3“注重”(注重创新,加强试题的开放性、探究性)。二:数学高考具体考试内容及要求更具体化。先对知识考查的三个层次进行论述,新增何为“运用”的两个内涵(数学知识内部的综合运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然后一改常规“知识点为序”变为“按单元章节为序”的更加直观、新颖的“明细表”方式,将具体考试内容及要求一一列出(表中依次用A、B、C表示由低到高的三个层次),并对部分考试内容要求作了适当调整。其中例如“集合及表示”、“指数与对数”、“平面向量的有关概念”等有所弱化或降低(均为B→A);而在中学数学中占有主导地位的相当多的内容则适当提高了考试要求,如由A→B的有:“函数的有关概念”、概率的有关内容、“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椭圆的参数方程”、导数的应用等;而由B→C的内容更是明显,如:“基本不等式”、“函数的基本性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等;另外一个醒目之处是,新增加了综合题、能力题的命题重点:主要体现在“函数的综合运用”、“不等式的综合运用”、“数列的综合运用”、“解析几何综合运用”这四个方法。三:2006年高考数学总题量减少,由去年的23道题变为21道题,解答题题量未变,但分值增加4分。还明确不设选做题、不设附加题。
  复习建议:一:注重课本,注重考纲。对基础知识要做到学得细、透、活、牢。对于能力题、综合题的强化,侧重点应放在函数综合题、数列综合题、不等式综合题、圆锥曲线综合题等方面。二:制定清晰的复习计划与目标,努力提高复习效率。三:加强针对性训练,确保答题规范化。2006年高考中将增加填空题的分值,而对一般考生来说,填空题的得分率本来就不高,故对填空题的训练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要在高考模拟与综合训练中注意总结选择题、填空题的应试技巧,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历史 南京历史学科中心组成员、市学科带头人南京一中郭东辉
  解读:首先,考试说明把大纲具体化,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更好把握和实行。比如,关于学生历史高考答卷的文字表达,考试说明用两段文字做了比较详尽的说明,“‘语言准确’,是指历史学科语言的正确使用,即在书写有关答案时尽量使用历史学科的专用术语表达有关史实、概念和历史结论等。”“‘逻辑严谨’指科学的历史思维方法,即在书写有关答案中表现出的清晰的思路、有序而完整的结构和史论结合的写作方法。”这样要求就明确了,同时也比较切合学生的实际,中等左右水平的学生基本可以达到。
  第二,考试说明纠正了考纲中少数不恰当的表述,如前面所举的例子。还有如中国近代现代史“四、1(1)”内容仅有袁世凯活动,标题却为北洋军阀政权。考试说明改为“袁世凯的独裁统治”,这是很恰当的。
  第三,考试说明删去了部分知识点,主要是教材中小字部分的内容,既稍微减轻了一点学生的负担,又突出了教材的主干知识。删掉的主要内容有:中国古代史部分:均田制、隋唐时期:丝织业和冶铸业。中国近代现代史部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定条约、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世界近代现代史部分:意大利的统一、俄国十月革命一节中,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考试说明对考卷的三大部分比例做了适当调整,略微减少了客观题的分值,由75分减为69分,增加了主观题的分值,由75分,增到81分,这有利于考查学生的能力,这个趋向我以为是积极可取的。
  复习建议:考试说明典型题示例中列举了不少设计精妙,富有新意,形式多样的题目,其中还选择了一些上海高考题,这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发展学科思维,考生应当认真推敲、理解,好好领会,以提高自己的答题能力。所选例题灵活性比较强,这是否提示考生这就是今年江苏历史高考卷的调整、发展方向之一?值得注意。还有两点疑问之处(一)考纲中国近代现代史“二、4、(1)”为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考试说明为: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是否意味删去义和团兴起的原因和标志?(二)考纲世界近代现代史“二、3、(3)”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兴亡中拿破仑的活动包括内外政策及对外战争,考试说明分解为两部分: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拿破仑的内外政策及其影响,是否表示删去拿破仑活动中的对外战争?
 
  物理 南师附中特级教师周久�
  解读: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物理科的考试说明相对于全国的物理科考试大纲而言,总体相符,稳中有变,有所探索,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江苏的考试说明进一步细化了全国的考试大纲,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江苏的特色,适度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反映了时代性。操作性与适用性较强。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对考生五大能力的要求相对全国考试大纲而言,更为细化与具体,细化了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与关注实际。另外,能力要求的层次性也更为凸显,易于理解,便于操作。对知识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整合,将相关性、相近性较大的内容进行了合并,将全国考试大纲中131个知识点整合成113个知识点,共合并了18个知识点。对各个知识点的考查级别用规范的表达进行了明确的说明,譬如说“了解、知道、理解、判断、掌握、应用、会用”等,使读者对各个知识点的考查级别要求一目了然。对试卷的题型做了明确的规定:“试卷包括选择题、实验题、论述题和计算题”,而在全国的考试大纲中是这样表述的:“非选择题一般包括实验题、论述题、计算题”。这表明,在江苏的物理试卷中可能会出现论述题这种题型。论述题一般具有理论探究与开放性的特点,有利于考查考生的逻辑判断与逻辑推理能力,展示考生思维的过程与反映考生思维的严密性。
  对选择题中四选一的题与四选多的题不再混编,在试卷中明确加以区分,这样的调整,避免了简单问题复杂化。对热学、光学、原子和原子核的知识进行了整合,将这三个部分的知识进行了合并处理,命题时,在适当兼顾这三部分知识的同时,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对待,并进行整体设计,这个整体部分的分值比例控制在24%,这样的突破性调整是合理的,同时也大大地拓展了命题的灵活性与选择性,有可能会使计算题突破“三力三电”的格局。对实验的考查进行了一些调整与细化,在实验能力的要求中明确提出:“自行设计和完成简单的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物理判断或作出解释。”在题型部分的表述中也指出:“实验题在注重基本实验技能和方法的同时适度体现探究性和开放性。”这是对实验能力要求的突破,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为探究性实验的命题提供了可能,有利于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设计性实验题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提升物理实验在高考试卷中的分量。
  金陵中学陈立其
  解读:1.高考大纲中对各部分知识要求仅仅用数字Ⅰ和Ⅱ表示要求掌握的程度,考试说明对考试大纲作了具体说明和细化要求,在给物理命题明确要求的同时,又留有余地,体现一定弹性,有利于拓展命题空间。
  2.说明对全国考试大纲知识内容表中的知识点作了适当整合,将原来的131个知识点整合为现在的113个。仔细核对后发现,实际上是将考纲知识表中的5、15、19、20、23、33、46、47、48、53、63、65、81、88、93、97、107、110这18个知识点合并到与此关系紧密的知识点中,考查的内容并没有真正减少。这样的做法意在突出对物理主干知识的要求,体现不刻意追求知识点覆盖率的命题指导思想。
  3.说明在题型示例中精选了2004、2005年江苏物理卷中的16道题,例题顺序与考试说明内容顺序一致,示例中对每一道试题都给予了分析,这些试题着重考查了中学物理的主干知识,突出了能力考查的命题思想,选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江苏特色。题型示例无意给出整卷,也没有刻意考虑知识点的覆盖率,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命题的思想和思路。
  4.特别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考纲的知识表中一些内容是现在学生使用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说明中同样给出了具体要求。如“(27)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61)磁性材料・分子电流假说”、“(93)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等。这就要求我们在最后的复习中要真正地回归课本,不能留下复习盲点。
  生物 南京中华中学生物教研组组长张鸿亮
  解读:《考试说明》基本上遵照了国家考试大纲的考试范围,但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和研究性课题“设计农业生态系统”。分析增加的这两项,可以看出我省提高了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看似简单,但同学们通过亲手实验可以探讨杂种后代性状的分离比,对基因和基因型有更明确的认识,能够从对基因分离定律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在复习此实验的过程中还要重视教科书中该实验的三个讨论题。“设计农业生态系统”是第八章末的研究性课题,增加这项内容,说明我们在复习中要重视联系生产实际,特别是农业生产实际。
  另外,《考试说明》将“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更加具体化。与《考试大纲》相比,它明确规定了题型为单选题、多选题、非选择题,并将各部分题量和分值做了明确规定,与近几年生物高考试卷相同。其中有“个别非选择题为选做题,考生从中自主选做”,在近两年我省高考中没有出现这种情况。但同学们只要认真审题,按试卷要求进行选择回答就行,这体现了我省非常重视学生的自主选择,不仅在学科上可以选考,在试卷中也可以自主选择。
  复习建议:在现阶段的综合复习中,学生首先要按考试大纲中的“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四项以及以下的具体条目去认真训练。努力提高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其次,认真做好每道“典型题型示例”。在《考试说明》中,我们可以看到精选的典型题型示例,通过对这些试题的训练,可以使我们把握高考试题的特点,避免某些教辅资料中超纲试题的影响;对题后难度要求的领会,可以使我们更有效地进行复习备考。请我们每位教师和同学要认真对待每一道例题,特别注意最后一道材料题,通过阅读生物科学研究的成就,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回答相关问题。虽然这些试题并不会在今年的高考试题中原题出现,但其中蕴涵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一定会有所体现。
政治 金陵中学政治教研组组长王鼎宏
   解读:江苏政治考纲显得深化、细化。其一,在考试要求方面,用“了解”“理解”“懂得”等词对考点进行确定。使考生更准确把握知识点考查程度。例如,经济常识部分:理解实行企业破产制度的作用;分析说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正确方法和途径;比较储蓄、债券、商业保险及股票各自的特点,说明不同投资行为;评析现实生活中的消费行为。哲学常识部分:懂得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和社会主义事业中遇到的困难;懂得要实现理想,就必须艰苦奋斗。政治常识部分:理解民主与专政的关系;了解当代国家政体的基本类型;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优越性;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等。其二,明确规定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综合探究题。主观性试题与客观性试题题型比例各为50%。
  复习建议:第一,考点要点点清:政治学科的知识点要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微观角度要熟知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宏观角度要使学科知识体系在头脑中形成网络。试题要题题清:要对2004―2005年江苏高考政治试题研究,熟悉出题方向、把握命题思路、研究答案编制。时事要事事清: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与构建和谐社会;正确人生观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伟大的文化推动伟大民族的复兴;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与国际秩序;生活中的哲学与哲学中的生活;着力自主创新与科技教育发展;开发利用资源与节约型社会;建设新农村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东西部互动与区域协调发展;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安全生产;台海关系新变化与祖国统一;全面促进民族交流与融合;经济全球化与和平发展;面向世界与办好奥运。第二,掌握大体技巧:句首理论在前,理论后要紧扣题意,对理论进行阐释;重要理论在前,有关联的理论点到为止;事件所用理论一般不重复;抓关键词,看标点符号,从材料中找答案;防止出现理论和实践脱节;语言要有时代气息,要简明扼要;整卷层次要分明,有一定的逻辑性;书写要工整,卷面要整洁。
  化学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特级教师钱海滨
  解读:与2005年的《考纲》相比较,2006年我省的《考试说明》作了补充和调整:
  一、在知识点上没有作增加或加大难度的要求,但是对十个知识点降低了要求或不作要求:1、只要求1~20号元素的结构示意图。2、不要求书写复杂的电极反应式。3、混合气体的相对密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不作要求。4、非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的相关计算不作要求。5、不要求掌握胶体电泳的性质。6、暂不要求掌握分子内氢键及相关性质。7、晶体内部空隙的识别、与晶胞的边长等晶体结构参数相关的计算不作要求。8、两种或两种以上条件同时改变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不作要求。9、除水、氨、甲烷外,只要求根据递变规律了解其他非金属元素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性质。10、烷烃命名限于5个碳原子以内。
  二、在题型分量和难度值分布上作了调整:1、试卷题型比例为选择题约40%,非选择题60%,即选择题题量由原来的18题调整为15题,分值由74分调整为60分,第二卷由8个大题变为9个大题,分值由76分变为90分。2、易、中、难题的比例由3:6:1调整为2:6:2。
  复习建议:1、在不放松对选择题训练的同时,加强对第二卷的题型、解题思想、答题规范等进行专项训练,注意对试题灵活性、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的把握,以及物质结构、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等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在大题中的体现。2、回归课本,不仅要读主要章节内容,还要读各类实验内容、选学内容、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特别是第三册课本更要细读精读,因为有好多考题是由第三册的有关内容(特别是实验内容)再生出来的。3、不要一味地多做题、死做题、做死题,每做一份试卷后要对所做试题进行反思,要与课本知识点和常见的解题思维方法相联系,举一反三。4、注重对设计型试题、探究性试题、开放性试题、与生产实践相联系的试题的解题思想和解题方法的训练,以提高此类区分度较大、能力要求较高的试题的得分率。5、重视好题笔记和错题笔记的整理与交流。6、强化模拟训练,利用老师平时要求学生做各地模拟试卷的机会自发地、有意识地进行模拟强化训练,锻炼心理素质。
  江苏省扬州中学丁爱军
  解读:一、指导思想是适应素质教育。化学学科的高考不仅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应用程度,还要考查学生对化学、技术、社会发展相互作用的认识,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与化学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能力要求:体现课改理念。在说明着重强调了对学生在化学科学人文内涵、应用化学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信息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提出要求学生能够获取和处理信息、应用新信息解决问题,能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提出问题或课题、提出假设、设计简单探究课题的方案、准确地表述探究结果、对探究方案、探究结论等进行分析和评价。三、考试内容:减轻学生负担。说明对考试大纲所规定的10处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和深度作了降低要求或不作要求的限制。如不要求书写复杂的电极反应式,不要求对晶体内部空隙的识别、与晶胞的边长等晶体结构参数相关的计算,不要求掌握非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的相关计算,等等。这必将有利于引导中学化学教学服务于学生发展、让学生学习真实的化学、学习服务于社会的化学的正确方向发展。四、考试结构:强化能力考查。选择题约占40%、非选择题约占60%。这一调整有利于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其次,这一调整预示着2006年我省化学高考的命题将更关注对学生的能力考查。在非选择题的解题过程中,更能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应用能力、信息获取与加工和创新思维等能力,使得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考生得以充分地发挥,这更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
来源:扬子晚报网